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不同的渠道,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的科研经费,也包括企业投入的经费。国家投入的经费使用要受监督是自然而然的,既要符合公共财政管理的一般要求,又要契合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那么如何规范化管理科研项目是IDL-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一项重点需求。
IDL科研项目管理
视频回顾
北京鱼传尺素科技有限公司IDL产品经理蔡斌哲,给大家详解鱼传尺素IDL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如何5招轻松应对和适应外部政策法规监管要求,助力科研组织提升协同能力,合规、科学、有序推进科研项目开展。
为大家附上视频分享文字内容,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IDL公号/视频号,与我们深入沟通交流。
⬇⬇⬇
组织机构扁平化
科研任务的最佳组织形式项目制,通过组合不同的研究团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突破关键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简化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分布式项目组织减少事务性工作,提高负责人自主权,通过选聘科研团队和安排科研经费使用,激活团队科研潜力。而作为项目管理和行政管理机关,一方面是服务好项目团队,通过配置合适的科研资源,保障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让科学家和工程师一心一意搞科研,另一方面按照项目管理规范动态监管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在经费管理的规范约束下合法合规。
首先,针对项目组自主管理问题,IDL-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建立组织角色,将角色分配给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项目开始时,由项目组长选择项目实施所需的组织角色作为项目角色,并将对应角色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作为项目的项目组,实现项目组来源于组织结构,但自行管理项目工作。
职责分工专业化
职责分工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科研团队聚焦在专业研究活动,而其它的辅助性的日常活动或常规任务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意见》提出,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项目团队中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此外,还提出了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定义了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其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可以选用专业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消除经费报销难和阶段性人员短缺的问题。
为了让科研人员聚焦于专业研究活动,IDL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具备建立计划模板、预算科目、成果模板的能力,满足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初始化工作,科研人员直接通过调用初始化的内容作为自身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样例,以此降低科研人员不必要的工作。
流程管理数字化
由于项目承担单位作为经费管理的主体,配套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流程,同时为多个科研团队服务,因此统一管理科研业务流程,监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成为主要责任,过去的手工方式费时费力,已经无法适应事中监管事后分析的实时化要求,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流程处理效率,实现经费拨款、预算和决算全流程管理,而且能够通过预设报警规则,实现项目经费的实时预警和监控。
绩效评价多元化
近20年来我国科研学术界不断累积出来的五唯问题(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仅仅为我国科研论文数量的快速增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成果转化率偏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新的评价机制,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鼓励采用科学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机制,解决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问题,因此各科研机构需要结合项目特点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引导科技成果瞄准需求贡献价值。
面向当前对科研成果科学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机制,IDL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对科研成果建立分类、审批流程与属性规则,形成独立的状态管理与审批流转能力,同时结合线下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此来满足多元化的绩效评价的要求。
审计监督体系化
随着项目预算调剂权的下放,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容易出现违规现象,加强审计监督成为保障科研经费规范化的必要手段,审计监督却增加了科研课题组和机关的工作负担,因此需要采用内外监管、随机抽查、诚信公示、负面清单等制度实现体系化的审计监督,同时利用科研大数据、协同办公、专家评审等多种手段服务科研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审计监督过程中鼓励多用网络化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减少纸质资料的提供要求,切实为科研单位减负。
为了避免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出现违规现象,IDL-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通过科目管理建立每一项预算科目的经费限额比例,限制科研人员在制定预算时符合审计要求,同时具备在线输出到账经费、拨付经费,在线查看项目以及科研院所整体收支情况等,减少科研人员收集统计的时间。